泾川县坚持“六强化六着力” 全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 时间:2023-08-07 21:19
  • 浏览次数:
  • 来源:泾川县农业农村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六强化六着力”,全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一是强化种业宣传培训,着力营造依法治种氛围。结合开展“八五”普法、“放心农资进乡村”等活动,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以案说法、以会代训,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管理及经营从业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近年来,全县共张贴横幅标语210余条,印发宣传资料4万多份,解答群众咨询2.8万人(次),举办《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暨现代种业经营管理培训班6期,培训种子管理及种子经营从业人员800多人次,通报曝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种子违法案件查处典型案例20多起。

二是强化品种经营备案,着力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种子经营备案的工作要求,紧盯审核环节,严格市场准入,依法督促指导种子销售企业、代理商和经营门店进行网上经营备案登记。近年来,累计完成农作物网上备案种子企业(代理商)250家,备案登记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优品种549个,从源头上杜绝了伪劣种子和非适种区域种子进入本县流通销售,确保了种子质量。对上市销售的备案种子按品种和经营主体分别进行现场抽检封样,累计备案登记封存种子样品615个912份;配合市种子站抽检封样农作物品种26个,实验结果均达到国颁一级标准,实现种子质量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预防。

三是强化日常执法巡查,着力推进种子市场监管。积极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察院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衔接,采取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明查暗访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未审先推、制假售假、侵犯品种权、无证生产经营、虚假标签标识、虚假宣传广告等违法活动进行巡回检查。近年来,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2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20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80多家,立案查处未备案经营、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16起,行政处罚7.56万元,有效打击了未备案经营、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协调处理种子质量纠纷信访案件9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5万元。

四是强化品种展示评价,着力推进品种更新换代。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不断优化品种布局,

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先后在太平周家,党原丁寨、赵家,玉都尹家洼、下坳,高平下梁、任家寺等村建立冬小麦、玉米、黄豆、马铃薯、高粱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基地48处3250亩,示范种植新优品种1025个,筛选推广铜麦6号、灵选6号、长航1号等冬小麦主栽品种5个,富农588、金皇828、金穗1203、益农2020等玉米主栽品种16个,通杂108、瑞杂8号等高粱品种5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五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着力加快良种联合攻关。按照国家、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部署要求,全面完成泾川县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并按照应征尽征、应保尽保的原则,组织普查人员进村入户收集古老、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共征集粮食、林果、蔬菜、饲草、油料等种质资源43个,经省、市农科院鉴定验收,入库保存优质种质资源品种31个,其中黑酒谷和嫩玉黄架豆入选全市20个优异种质资源,确保了特质种质资源不丧失。积极开展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研发及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与市农科院、市种子站、甘肃博奥农业发展公司等单位合作,先后选育完成“博奥001”“G977”等玉米新品种4个,自主选育完成大豆新品种“泾豆一号”,通过省级审定并得到推广。

六是强化服务能力提升,着力优化种业发展环境。紧盯春秋两季供种关键期,组织召开种子企业及代理商座谈会,发布种子供求信息,指导种子调运储备。组织种子企业、代理商、经营人员以及群众代表参与新品种展示评价,优化完善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年度品种布局。建立完善种业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健全种子生产供需监测预警系统和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作物种子储备管理,确保农业用种安全。近年来,先后召开春秋两季供种工作会议8场次,发布农作物新品种信息3.5万条,指导经营门店建立种子经营档案180多份,举办现代种业经营管理培训班6期,开展小麦、玉米新品种示范现场观摩学习7场(次),累计培训种子管理和经销人员1250多人(次)。

(撰稿: 赵忠辉      审核:吕忠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