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关于《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解读

  • 时间:2021-05-19 15:58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门户网
  • 字体: [ ] [ ] [ ]
  • 分享: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便于领会和贯彻执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现就《纲要》解读如下:

  一、《纲要》的编制过程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19年5月,我市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安排意见。编制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研究基本思路。2019年10月份,组织25个市直部门深入各县(市、区)、各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完成了36项前期课题研究报告;在科学分析市情和发展趋势、借鉴吸收前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年3月份起草形成全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时,确定40项市级专项规划,组织26个市直部门同步开展编制工作。二是形成纲要框架。在已形成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组织部门和县(市、区)谋划了支撑“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任务、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向省发改委上报了进入国省规划盘子的重大工程,同时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参与《纲要》框架编制工作,经过与相关部门充分衔接、反复论证,去年10月份编制形成《纲要》基本框架。三是完成纲要编制。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和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经过大范围大幅度的全面修改完善,去年12月底编制形成《纲要(讨论稿)》,多方面、多层次征求了意见建议,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对《纲要》把脉问诊,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的衔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先后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于2月26日通过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和批准。
  二、《纲要》的总体考虑
  《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市情实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分析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短板、弱项,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部署。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高远和务实相结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行谋篇布局,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安排上充分衔接中央、省委《建议》和全省规划《纲要》;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思路举措、着力重点上对标市委《建议》,立足市情实际科学系统谋划,力求讲“平凉话”、办平凉事,体现平凉特色。二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充分体现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对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的思维理念、方法路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一以贯之;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提出了新的举措和办法。三是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贯通。把“十四五”发展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一体谋划,既立足干在当下,明确当期见效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又着眼谋划长远,提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目标确定上,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总量小、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体现了鼓舞人心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基调。四是坚持全面与重点相协调。既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进行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又聚焦平凉发展的重点任务、难点工作、热点领域,注重以点带面解决影响全局、关乎长远的突出问题,每个方面工作既有面上的要求,也有点上的安排,力求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三、《纲要》的主要内容
  《纲要》全文共分为14章52节,按照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目标、支撑行动和重点任务、主要措施、重大项目、实施保障等层次逐步展开,形成了“七个定位、六项行动、五大产业、十大工程、十二项任务”的规划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章,主要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面临的形势,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发展定位和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全市将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现代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速高于全省水平,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提速提质,改革开放迈向更高层次,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为细化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安全保障5大类24项指标。同时,提出实施基础设施攻坚、产业集群培育、重大项目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体制机制创新六项支撑行动,做大做强煤电化冶、智能光电、文化旅游、红牛、苹果五大产业,全力实施电源电网开发、煤炭补链强基、智能光电发展、交通瓶颈突破、城市扩容提质、牛果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推进、民生福祉提升、水资源保障利用、文旅康养融合等“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
  第二部分为分论,包括第二章至第十三章,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12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打造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现代信息网络体系;持续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深入实施“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推进产业园区高效集约发展。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航路开通、铁路连通、高速贯通、路网畅通的目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构筑新发展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增加有效投资;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城镇布局,构建形成“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板块。七是加快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八是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九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十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积极促进就业和创业,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健康平凉建设,推动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十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平凉建设。
  第三部分为结尾,包括第十四章和结语,主要强调健全规划体系、加强政策协同、完善实施机制等规划保障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