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凉夏里的“火热”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虽正值炎炎夏日,平凉地区却因连日降雨凉爽宜人。7月3日,走进崆峒区白水镇,就被“蔬香”撞了个满怀,一座醒目的标识牌告诉我们,这里是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内辣椒、乳瓜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正在上演着蔬菜产业的“火热”发展故事。
高标准园区:绘就产业升级蓝图
“我们把蔬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白水镇党委书记赵玉虎说,白水镇地处平凉城区段泾河川区东部,是平凉地区的产业强镇、蔬菜大镇,凭借土地宽阔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一直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区。
2021年起,为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白水镇开启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精心谋划实施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1.1万亩,概算总投资14.6亿元,覆盖白水镇5个行政村,是陇东地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培训、农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样板园区。
园区规划颇具匠心,按照“一心、两轴、四板块”空间布局,建有日光温室2700座,配套建成了园区服务中心、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物资配送和蔬菜分拣中心等设施。这座园区的建成,不仅展现了平凉地区设施蔬菜从粗放式种植到集群化发展的蜕变,更是改革开放微观实践的鲜活见证。
创新模式: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在这里种菜很方便,基础设施很到位,服务也很好,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拎包入住’就可以种菜赚钱了!”58 魏立旺说,自己承包了22个温室大棚,每棚1.2亩,今年全部种了辣椒,目前已经进入收获期,天天忙着采摘销售。据了解,在运营管理上,由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园区种植户引进、日光温室租赁、基础设施维护、配套设备维修等。
记者走进蔬菜大棚,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自走式的浇水设备、数字的孪生的生产环境映入眼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现代农业在这里深度融合。
“我们在这里种的菜不愁卖!”据了解,整个园区探索公司化运营模式,区属国有企业牵头,成立崆峒鲜品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好食材、西安新阳光、山东寿光蔬菜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本地直销+区域批发+订单农业”三级分销体系,实现蔬菜分级分拣包装、精深加工、储存保鲜一体化。
这一销售模式吸引了100余户来自外地和周边乡镇的蔬菜种植户入驻,2700座日光温室全部投产,蔬菜年产量可达3万吨,能满足平凉市中心城区25%的年蔬菜需求,切实做到了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全链发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近年来,崆峒区围绕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科学统筹自然资源和种植区域条件,规划了“两心两带”产业布局,全面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建成冷链物流园、平凉盛立智慧农业等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引进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正在建设,年底即可投产。
数据见证着产业的辉煌成果:2024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11.7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9万亩,总产量20.8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1亿元。“泾河川辣椒”“崆峒山药”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4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成功注册。全区建成8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7个集约化育苗基地,培育6家链主企业,带动1.2万户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种植户人均蔬菜收入达3000余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
今年,崆峒区蔬菜产业热度不减,已完成育苗5200万株,春播完成播种蔬菜面积6.5万亩,建成4个高标准千亩高原夏菜示范点,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也在加速推进,15个设施蔬菜产业链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36亿元。
从一片黄土到产业高地,蔬菜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崆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盈盈表示,崆峒区蔬菜产业正以蓬勃之势,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新图景,为当地百姓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路。
上一篇: 灵台县:沃土育蔬产业兴 绿野织锦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