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践初心 真情帮扶促振兴——记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梁斌
在骄阳似火、绿意盎然的什字塬上,一个叫饮马咀的村庄村悄然发生着变化:帮扶车间的榨油机轰鸣不断,“饮马咀”胡麻油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留守儿童背着新书包欢快的奔向学校……这些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派驻饮马咀村第一书记梁斌的倾情付出。他以“斌行乡村路”视频号为窗口,记录驻村帮扶工作的点点滴滴,用实干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担当。
产业帮扶: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他展现了第一书记的担当。到村后,他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现有合作社生产的胡麻油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上不了商超进不了食堂,仅仅停留在自产自销和帮扶单位的消费帮扶上。为此,他配合村委会积极探索实行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共同筹建“灵台县兰津灵商贸有限公司”,从设备采购、技术培训到产品销路他全程跟进,极大提升了帮扶车间的生产能力。金黄的胡麻经过压榨变成清亮的食用油,村民们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充满希望。如今,车间不仅吸纳了村上12名脱贫户就业,更通过电商平台将“饮马咀”牌食用油销往外地,年增收20余万元。帮扶事迹“平凉日报”“甘肃视听”等多家媒体报道。梁斌笑着说,他目的就是:“产业振兴不能等靠要,要让老乡们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网络直播:打造助农增收新渠道
“油碾声里菜油香漫,一缕金黄,浸润了岁月,温暖了乡土……”,去年以来,梁斌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联袂打造“守望乡村”助农直播,邀请高校学子化身“乡村推荐官”,在直播间讲解灵台菜籽油的醇厚品质和劳保手套的精细工艺,更将灵台农耕文化、地名由来、风土人情全面推介,为乡村产品注入文化底蕴,打出了“教育+电商”组合拳,20场精心打造的直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计吸引8万人次观看,成功将饮马咀村的优质食用油和劳保手套推向更广阔市场,线上线下销售食用油价值17.8万元。他还联系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直播数据转化为商业计划书,运用数字化工具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打开电商销售新市场。
关爱帮扶:托起学子成才梦想
入户走访中,他注意到村里有些困境学龄儿童由爷爷奶奶陪伴,或单亲,或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纯真的眼神牵动着他的心,“不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不是滋味呀”,梁斌这样说道。说干就干,他多方筹措资金,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多方发动社会捐赠,为9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6万元,并建立长期资助关系直到孩子们大学毕业。孩子们接过书包文具时喜悦的眼神令人动容,梁叔叔成了他们童年里难忘的一束光。寒暑假里,他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三下乡”活动以及暑期辅导,村民老潘感慨:“书记来了后,我娃上学更有底气了!”在他心中,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钥匙,这是他必须为乡亲们做的事。
民情调研: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
“脚下沾泥土,心中才有数。”他的民情日记写满了家家户户的急所需:李家大姐的慢性病还没去拿药、大暴雨了韩家房屋漏雨、王家的蜂蜜滞销……这些群众急难愁盼并没有终结在纸上,雨季来临前,他协调修缮了5户危房,节假日值班时,他坚持为独居老人送去问候,七一建党节时,他带着手写贺卡走访慰问老党员,代买药品、助销农产品,他这个第一书记忙的脚不沾地,通过建立“需求清单+销号管理”机制,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件,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
如今,饮马咀村焕发了新生机: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锃亮,文化广场响起欢快的嬉耍声,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时尚。140个视频、上千条互动,见证着村庄土特产触网出圈的赶考路。从城市到乡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他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正如视频号名字“斌行乡村路”的寓意——以务实之行丈量乡村振兴之路。在这条路上,他用真情换来了乡亲们的笑脸,用担当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干部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