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为民办实事 用心帮扶解民忧——甘肃省审计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典型事迹
在静宁县原安镇程义、庙川、民寨、苏赵、姚河和张营村的田间地头、社道院落里经常活跃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甘肃省审计厅派驻村帮扶村的工作队员,他们积极扎根于静宁县原安镇,以“自家人”的姿态开展工作,以“引路人”的角色发展产业,以“知心人”的情感为民服务,正在用汗水和奉献续写着一代代审计人对原安镇的深情厚谊。
倾听民生,做群众的“知心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原安镇位于甘肃静宁县最北部边缘山区,海拔在1800至2100米之间,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形多呈馒状,坡度较缓,自然植被少,水土流失较重,高寒干旱。受地形及气候影响,原安镇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畜牧业和旱作农业种植项目为主。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利因素,农业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驻村帮扶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倾听群众呼声,把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差、个别家庭因病导致经济负担加重......等等这些困难问题铭记心头。
化解民忧,做群众的“暖心人”
积极衔接省人民医院、省康复中心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医疗团队,邀请医疗专家20余名,老百姓现场诊疗达100余人次,真正将贴心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心坎上;多次为困难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为当地村民给予专业指导,耐心解答他们现场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建议和预防措施。为姚河、苏赵等6个村协调购买春耕地膜和化肥、办公电脑设备和会议桌椅、过冬燃煤和窗帘、村道照明路灯等实物,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温暖,体会到真情。
真抓实干,做群众的“解忧人”
2022至2024年6月底,通过各方协调15.5公里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实现对6个帮扶村村组路全部硬化,使路面硬化“焕”新颜,便民出行暖人心,同时,面对原安镇帮扶村部分硬化路浮砂、沉陷、路基裸露等一系列问题,争取20.329公里村组硬化路维修改造项目,有效消除农村道路通行安全隐患,让昔日“烦心路”变成大家称赞的“暖心路”。先后为姚河、程义、关音、坷老、苏赵、民寨、荞岔等村申请5个塘坝治理项目、2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和2个淤地坝治理项目,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农田灌溉等问题。同时,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实现了雨污分流、饮水安全,及时回应群众所需所盼。先后为姚河村、苏赵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项目,铺设人行道、修建护坡和排水渠、新建晾晒场、栽种各类树苗2万余株,切实提升人居环境。通过修建塘坝、溢洪道、沉淀池等水利基础设施,栽植云杉、红叶李、金叶榆等林木,有效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解决了农户“灌溉难”、“排涝难”等问题。
技术帮扶,做群众的“贴心人”
将就业技能送进村,有针对性的开展月嫂培训、手工编制培训,帮助帮扶村广大妇女提高就业技能,助推妇女灵活创业就业,改变了以往农村挣钱路子少的局面;将农技知识讲深,邀请省植保植检站和省耕保总站等农技专家开展农技培训,为农户讲授安全用药、科学施肥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解答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农户提升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将惠民政策讲清,协调省医保局相关业务骨干,通过政策宣讲、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就参保资助、门诊“两病”申报、大病报销、异地就医结算等方面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提升了原安镇基层工作人员和广大村民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将养殖技术送上门,邀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养殖小区负责人、养牛大户现场讲解养牛技术和常见疾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帮助农户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升了科学养殖水平。联系省农民教育培训中心针对当地种养殖特色捐赠各类种养殖技能读物,有效扩大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覆盖面,推动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发展产业,做群众的“牵线人”
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将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引导群众大力推广种植双垄沟播玉米、地膜洋芋等。同时,积极融入全县特色蔬菜产业链建设,持续做优做强黄花菜产业。先后争取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扶持发展资金252万元,建成了黄花菜产业标准化加工示范基地项目。引进甘肃云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百富、苏赵2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各村村集体,负责日常生产管理。甘肃云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程负责黄花菜种植与加工中的技术指导,与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负责黄花菜收购销售,解决了黄花菜的销售难问题,提升了群众发展黄花菜产业的信心。截止2023年底,原安镇黄花菜产业标准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占地16亩,引进黄花菜以及干菜微波杀青烘干生产线1条,收获黄花菜22万斤左右,解决了以零星栽植为主,以自行晾干方式销售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种、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情暖童心,做群众的“引路人”
用爱心的“沃土”,筑茁壮的“青苗”。省审计厅将科普活动带进乡村校园,邀请省科技馆为原安中小学孩子带来航模、无人机、机器狗、机器人等科普秀表演及物理实验实践讲解,并现场发放科普资源包等宣传资料,点亮山村孩子的科技梦;捐赠种类丰富,装帧精美的书籍,涵盖了少儿百科、儿童绘本、古典文学名著、童话故事等多个类别,适合各年龄段儿童阅读学习,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教育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用心用情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进一步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为原安镇中心小学困难家庭学生和我厅结对关爱儿童送上文体用品和课外书籍爱心包,满足困难家庭学生文体用品和课外书籍上的短缺需求,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感受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温暖。
宣传引导,做群众的“发言人”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宣传引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群众立言、为群众放歌,讲好“百姓话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省审计厅门户网站等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发布工作相关宣传信息30余篇,前任厅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姚河村第一书记王嘉琪被推荐为陇原最美退役军人人选,苏赵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晏娜被平凉市推荐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人选,到村任职选调生“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在实践锻炼中成长”视频短片荣获省直机关年轻干部“抓学习促提升”读书分享活动成果展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