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践初心 振兴路上勇担当——华亭市东华镇裕光村帮扶工作队典型事迹

  • 时间:2025-07-30 19:04
  • 浏览次数:
  • 来源:华亭市农业农村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在距离华亭市10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裕光村。这里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宛如隐匿在喧嚣之外的“世外桃源”。全村辖7个社,总人口423户1712人,脱贫人口115户414人,监测人口7户27人。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由华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石宏伟、李强和华亭市政务服务中心湛凤莲3人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如同一支奋勇前行的突击队,开启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帮扶征程,他们带着真情实意,扎根乡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动人的帮扶故事。

初入裕光,全面走访了解民情

为了更快融入到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队长石宏伟带领队员利用一个月时间走访了裕光村315户常住人口,爬遍了裕光村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与村民拉家常、听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以及发展需求。通过走访发现,全村588人的常住人口中,老人占51.4%(其中60岁以上302人)、留守儿童占5%,在外务工经商的占43.6%,是名副其实的留守村。

还记得第一次走访突发严重困难户老张一家,他家的房子有些破旧,妻子因风湿病丧失劳动力,常年打针吃药,老张既要照顾他,又要拉扯孩子,生活十分艰难。孩子蜷缩在角落,趴在一张破烂不堪的小桌子上写作业,用的还是一支短短的铅笔头。那一刻,石宏伟告诉自己,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这些村民过上好日子!

监测帮扶,筑牢防返贫防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收官之年,常态化做好防返贫监测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广甘肃“一键申报”,创新开展“全过程访帮”活动(六访五帮:访收入、访吃穿、访住房、访饮水、访教育、访医保;帮产业、帮就业、帮设施、帮技术、帮生态)。始终坚持“六必查、六必访”原则。每个月,石宏伟都会带着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就像走亲戚一样。有一次,在走访边缘易致贫户老蔡时,发现他的儿子突然失业了,一家人愁眉不展。工作队立即行动,一方面安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就业岗位。经过一周多的努力,终于在广州的一家企业为他儿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老蔡紧紧握着石宏伟的手,眼里满是感激,那一刻,工作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为了让政策宣传更到位,工作队给12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张贴帮扶政策“工具箱”。记得有位大爷不识字,他们就拿着“工具箱”一项一项给他讲解,从医保报销到教育补助,大爷听得直点头,最后开心地说:“这下我心里可算明白了,有你们真好!”工作队还更换张贴“一键申报”二维码315户,2025年已受理答复办结的那1户,是一位大姐,年初查出恶性肿瘤,申报临时救助,工作队快速办理,先后两次为大姐申请到17000元的临时救助补贴。大姐开心地拖着患病的身躯到村委会登门道谢,这是对他们驻村帮扶工作最大的肯定。

产业筑基,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裕光村的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村主导产业是养牛、蔬菜种植、劳务输出和文旅康养。刚开始推广养牛时,很多村民都持怀疑态度,担心养不好、卖不出去。为了打消他们顾虑,石宏伟和工作队员带头,组织养殖户到周边成功的养殖场参观学习。还邀请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养牛的技巧。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牛队伍,现在全村养牛117户724头,看到村民们数着卖牛钱脸上洋溢的笑容,工作队员比自己赚钱还开心。

在劳务输出方面,工作队积极联系企业,为村民搭建就业桥梁。2025年已输转劳动力55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2人。有个妇女叫小李,原本在县城周边打零工,受天气市场制约,工作极不稳定,来来回回跑,饥一顿饱一顿,一年下来,收入寥寥无几,而且还不一定能拿到手。工作队给她介绍到黎明川蔬菜大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不仅学会并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还攒下了不少钱。今年她开始带工,带领村20多名剩余劳力加入到种菜产业。现如今,周边各村需要用工,都会找她,成为村劳务输转的明星。每次见到工作队员都热情地打招呼,说工作队改变了她的人生。石宏伟叮嘱她说:“一定要向公司技术员多学多问,完完全全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传授给我们村村民,大家一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盘活资源,拓宽集体增收之路

以前村里的牛棚、菜棚、民宿等处于半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产生效益低。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将这些资源整合盘活。成立养牛合作社,已入住7户,存栏达210头,处于满负荷状态。另外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购置了一台大型“自走式青饲草收割机”,方便养殖户收割饲草。目前工作队正在计划争取资金,对牛棚改造提升,扩大养殖规模。在招商方面,吸引“多肉夫妻”投资20万元,利用闲置的6座集体阳光温棚,在村内成功实施多肉种植和草莓采摘项目,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将多肉养殖和销售、草莓采摘体验做得风生水起,打造了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购买,带动了本村2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达到1.2万元。今年,通过多方努力,协调,成功招来了上海一家专业做民宿康养的公司,在大坪社原有民宿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协调常年无人居住院落三处11间,流转闲置果园5亩,改造民宿旅游项目。计划打造一处集休闲,吃住,文旅康养+特色种植的产业链。项目8月初可开园营业,预计可解决村劳力30人,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余元。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16万元,2025年已入账3.1万元,预计收入可突破36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作队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措办实事,点滴温暖凝聚民心

在了解到村小学孩子午睡只能爬在课桌上休息,石宏伟自筹资金3000余元为裕光村小学学生购置午睡床及被褥。当孩子们躺在崭新的床上,甜甜地进入梦乡时,他仿佛看到了他们美好的未来。

他们还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户捐赠家具、小家电等生活用品。有一户困难家庭,以前家里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衣服到处乱放。当工作队把捐赠的衣柜送到他们家时,女主人激动得哭了,她说:“终于不用再为衣服没地方放发愁了。”

村上的红白喜事,工作队都是不请自来,前去忙前忙后,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记得有一次,一位生活困难的脱贫户意外去世,当时下着大雨,家属们手足无措。工作队员冒雨借来雨棚,帮忙购买食材,棺木,纸货,料理后事,从布置灵堂到接待亲友,一直忙到深夜。家属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鞠躬。去世的是该户的顶梁柱,经工作队评估,该户存在较大的返贫风险,他们多方打听联系,介绍其妻子到河西一家养猪场工作,每月三千元,成功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同时,考虑到村里老年人行动不便,工作队还主动当起了“送货员”和“代购员”,帮助老年人销售土鸡、鸡蛋、野菜等农副产品,还为他们购买药品和生活用品,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维权解难,乡村治理和美和谐

裕光村作为乡村旅游重点村,工作基础好,但任务也比较繁重,日常工作中,工作队积极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村级各类事务,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始终冲在一线,经常上门走访贫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多方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关庄社29户村民及村集体的100多亩耕地遭受施工项目破坏造成损失无法维权的情况后,工作队立即向镇上汇报,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帮助村民收集证据,联系专业律师,与侵权方展开激烈的法律博弈。在漫长的维权过程中,工作队始终坚守,为村民出谋划策、打气鼓劲,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98.2万元。当赔偿款到账的那一刻,村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对工作队竖起大拇指:“要不是工作队,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

为进一步整合村里的劳务资源,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工作队正在谋划成立劳务公司,凭借裕光村村民朴实勤劳的特点,为本村和周边村设施蔬菜种植统一提供劳务。还计划筹集资金修建牛棚,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提升养牛产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文旅康养产业链,打造住宿、休闲、娱乐、观光一体化的旅游综合体,并动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浓郁的乡村文化。

驻村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看到乡村一天天变美,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无比值得。今后工作队会一如既往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在裕光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