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简报第3期(总第3期)
平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简 报
第 3 期
(总第3期)
平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工作组编 2019年6月13日
全力打好“夏季战役” 精准攻克难点壁垒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
进入六月份以来,平凉市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总体部署要求,坚持“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思路,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广泛发动,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清一改五提升”活动高潮,全力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六项清理”成效显著。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方面,各县(市、区)深入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集中清理村庄积存垃圾、塑料垃圾、河岸垃圾、道路散落垃圾等4万多吨,基本做到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清理乡村河渠沟塘和生活污水方面,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广泛发动群众,清理村内沟渠5600多公里,持续维护河塘沟渠水生态良性循环向好。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方面,全面开展清理整治,累计清理养殖废弃物9200多吨。清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乱贴乱画方面,依据村庄布局和人口规模,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杂物集中堆放场(区),实现了杂物堆放整齐有序,不挡道、不碍眼。及时清除乡村电线杆、路灯杆、通讯杆及公共区域建设墙面上的小广告,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方面,紧密结合废旧宅基地复垦、美丽乡村等农村建设项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8万多人(次),拆除残垣断壁3900多处,实现村庄建筑整齐整洁。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方面,结合地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整治公路、产业路沿线及周边环境卫生,清除路肩杂草、垃圾,不断提升乡村道路文化品位,努力打造“四好”公路的“平凉样本”。
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生活习惯逐步向好。各县(市、区)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教育引导群众,累计开展入户宣传12万多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多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2000多条,举办知识讲座126期,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和典型经验,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新理念,迅速掀起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干部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私心自用的人少了,顾全大局的人多,置身事外的人少了,积极担当的人多了,坐等靠要的人少了,先行先干的人多了。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清洁村庄卫生,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五个提升”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比率不断提升。全市落实改厕示范乡镇17个、整村推进村161个。至目前共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6674座,占年度计划任务3.8万座的17.6%。乡村道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加快推进道路项目建设,已完成农村道路建设投资9866万元。村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大力开展村屯绿化、庭院美化等增绿造景行动,引导群众在公共空间、庭院内部种花种草种树,发展庭院经济,一些重点乡村初步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乡村风貌颜值不断提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交通沿线、景区周边、县城近郊等重点区域,落实“清洁村庄”创建任务376个,已有200个村基本完成了创建工作,达到了“清洁村庄”标准。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村(户)创建活动,认定命名“美丽庭院”示范村20个、示范户49户。乡村管护能力不断提升。各级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初步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回头看”,落实财政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5000多万元,其中市级3000多万元,县(区)级 2000多万元,村级理事会和公益性岗位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报: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工作组。 |
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 管领导、相关秘书长,市直有关部门。 |
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