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简报第5期(总第5期)
简 报
第 5 期
(总第 5 期)
示范引领补短板 梯次推进攻难点
——华亭市全力打造“一带三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典型示范工程
今年以来,华亭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六大行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带三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全力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谋划。华亭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先后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农业农村会上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浙大人居环境整治培训班,赴浙江龙泉市、云河县、我省清水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近期拟邀请浙大有关专家教授来我市进行“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讲座,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思路、找准方向。认真对照省、市“1+9”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华亭市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11个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靠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抓推进。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程,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聚焦关山林缘片带和主干公路沿线,按照“抓点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整村推进、全域覆盖”的思路,在全市着力推进“一带三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一带即关山林缘区最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涉及3乡镇16个村;三线即策底河流域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平华路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G344国道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涉及8乡镇(工业园区)34个村),重点实施5大类12个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工业园区)50个行政村,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改善、大提升。未覆盖涉及的51个偏远行政村同步开展全域无垃圾、改厕试点、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至目前,已新建改建卫生厕所958座,修建村级公厕25座;建成6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清扫清运车26辆、垃圾回收车190辆、勾臂式垃圾斗230个、手推垃圾桶600个,每村配备环卫治理专(兼)职人员6—8名,清理村庄生活垃圾2.37万余吨、沟渠1000多公里;改造消除土坯房681户3351间,拆除乱搭乱建、烂房烂墙、废弃厂房棚舍264处,村庄沿线种植花草86公里,栽植绿化树木34万株,39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初步得到改观。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抓落实。有效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向农村环境整治一线倾斜。一方面,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职能部门牵头、乡镇具体落实、村社负责承接”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典型包抓机制,25名四大班子成员分别包抓11个乡镇(工业园区),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抓建5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抓建18个市级卫生厕所改造示范村、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垃圾中转站、10个污水处理厂,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计划投入5472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中,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000万元、“四好公路”建设项目1000万元、农村改厕项目1500万元、土坯房改造消除550万元、共管共享基金114万元、农户院落及巷道硬化项目300万元、乡村绿化美化亮化800万元、环卫设施配套项目208万元。有关项目具体补助标准为:改厕本级财政600元/每座,农户院落巷道硬化1袋水泥/每平方米,土坯房消除只拆不建300元/每间、拆旧建新1000元/每间,乡村绿化美化6000元/每公里,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保障了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有效调动了乡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报: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工作组。 |
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相关秘书长,市直有关部门。 |
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
上一篇: 市扶贫办参加市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监察组集体约谈会议
下一篇: 全面塑造参与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