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当前,长远谋划,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靠实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职责,科学制定了县级1+9方案,以强有力的政策机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着力方向,全面开展了以“三大革命”“六大行动”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聚焦重点,扎实开展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查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问题整和督导任务,对达溪河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了拉网式排查,关停整顿河道临时采砂点4处,查处河道内垃圾倾倒点6处,拆除管理厂房18间,平整回填沙坑3.2万立方米,拆除供电线路4公里,整治达溪河、涧河流域排污口9处。深入开展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对涉及秸秆禁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畜禽粪污处理等方面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严格落实例行专项检查牵头部门职责和周五区域卫生清洁制度,累计开展专项检查和环境卫生治理11次,实现了13个乡镇全覆盖。
二是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业重点乡镇区域推广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增施有机肥、扩大配方肥、种植绿肥;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划定了全县畜禽禁养区,扶持康庄牧业、祥泰牧业、荣旺牛场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有机肥加工厂3处,通过就地收集、发酵、翻抛、除臭、复混造粒等生产工序,使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全县有机肥加工能力提高到3万吨。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扎实开展了农村领域“四个禁烧”行动。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机械打捆储藏,鼓励实施秸秆氨化沼气工程等多种综合利用成果,秸秆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切实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新建“十有”专业化回收网点2处,“五有”专业化回收网点13处。严格执行尾菜处理技术规程,改良创新沤肥坑建造模式,共修建规范沤粪池80余处,修建日光温室沼气池10个,使尾菜治理面积达到了8.6万亩。
三是明确目标,全力落实厕所革命重点任务。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先后由县级分管领导带队组成全县“厕所革命”考察团,赴天水市清水县、兰州市永登县实地进行了考察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及做法;举办了全县卫生改厕技术培训现场会。突出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两周时间,对13个乡镇186个行政村的农户及街道公厕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确定了西屯镇、星火乡2个乡镇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其余乡镇分别抓建2个示范村,全县共计实施5500户改厕任务。结合厕所革命春季攻势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三大革命重点任务分解到乡镇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明确了任务目标、质量标准和时限要求,形成了县级领导包抓、乡镇部门主体和行业平台协同、县乡村户联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机制,为扎实推进我县农村村人居环境改善及“厕所革命”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至目前,全县已改(新)建成双瓮漏斗式户用卫生厕所1105座,占计划任务的20%,正在开工建设的1024座,占任务计划的18.6%;改建水冲式卫生公厕52座。
四是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目标要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传承乡土文化,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抓建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万村整洁”村47个。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紧盯目标重点,全面清理影响乡容乡貌的卫生死角,集中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垛、粪土乱堆、禽畜乱放等“五乱”现象,平整道路,疏通沟渠。突出对乡村主干道、学校、施工工地、流动人口聚集地、集贸市场、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做到垃圾及时清理、污水集中排放、摊位设置规范,减少露天集市和地面摆摊市场。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拆除废旧房屋和废弃建筑物1169处、动用劳力2万余人,动用机械500多台,集中清运处置陈旧生产生活垃圾8000多吨,拆除临街违规搭建围墙、栅栏、广告牌等900多处,确保全域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五是创新载体,努力营造环境整治社会氛围。通过开办电视专题栏目、张贴悬挂横幅标语、散发宣传折页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脱贫攻坚贫困户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了“七净一规范”活动和“四项教育”,为净化村户环境、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组织各乡镇在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建立一支宣传队、设立一个宣传栏、发放一封倡议书、悬挂一批宣传标语、开展一次科普讲座的“五个一”活动,出动宣传车60余次,悬挂横幅100多条,书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放传单3万多份,提高了群众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