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号角 奋斗新征程 ——平凉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时间:2024-08-23 10:11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农经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实践路径,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谋细抓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将农村改革进行到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是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作为农村改革“一号任务”高位推进,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二是稳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顺应我市生产力发展实际,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体系。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工作,加强台账信息录入、不规范问题整改、风险预警和舆情监测。加强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审批。探索实施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用于补偿因租地企业违约或经营不善而损害的农民利益,确保流转土地用途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不断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宣传力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机制,严格议事决策程序,强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常态化开展成员身份清理工作。二是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抓好党建引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创新推行“5+N”措施路径,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公司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完善村级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加大帮扶资产移交管理和后续运营管护。常态化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用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确保集体财务资产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全面完整,提升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规模经营主体。抓好宣传培训工作,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建账、加强核算,强化“一码通”赋码登记管理及“随手记”等记账软件的推广使用,推进家庭农场向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方向发展。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把大力发展“五有”合作社作为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帮助合作社发展种养产业。加大典型培育,积极创建示范性合作社,健全完善市级示范社评定监测办法,开展示范社评定和动态监测。推进合作规范社记账,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入社成员充分享受合作社经营效益。完善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推进资源整合,逐步完善支持政策,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贯彻“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发展理念,持续在农村经营人才培育上下功夫。一是强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招募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破解农村改革中人员缺乏的难题,充实基层农村改革服务力量。通过组织专家讲解、集中轮训、外出参观等形式,培养具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造就一支工匠型、创新型、复合型、管理型多元化的乡村人才队伍,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二是提升经营者管理能力。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计划,完善项目支持、生产指导、质量管理、对接市场等服务。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

(撰稿:张   宁     编辑:王   莹     审核:王天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