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简介
今年以来,泾明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安排部署,按照先易后难、先小村后大村的原则,扎实开展宣传培训、清产核资、身份确认、明晰产权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83个会计单位的清产核资和12个村71个村民小组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白家村是2018年县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54户681人,耕地面积1980亩。近年来,乡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同步推进,深度挖掘牛角沟遗址历史文化资源和白家村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探秘远古文化、回归山水田园、体验民俗风情、记住浓浓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在白家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宣传培训。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党员及群众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分管包村领导、乡农财中心包抓,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政策,动员群众参支持改革工作。在工作中,按照全乡工作方案,指导各村准确把握方向,坚守政策底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分类有序推进。
二、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全村4个会计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内部往来账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清理出的坏账呆账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进行核销,化解村组部分债务,进一步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鱼塘、房屋、建筑物等经营性资产,以及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的非经营性资产全部清理登记,并由资产评估小组牵头,对清理出的资产依据市场价格、工程造价进行评估,对毁坏、废弃的水泵、办公桌椅等资产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核销,规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全面摸清家底。共清理资产总额6703291.87元,债权总额527479元,债务总额769067.90元,其中可量化经营性资产净额为5248699.31元。
三、准确界定成员身份。按照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组织乡村组干部对全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参与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全面进行摸底和公开公示。公示结束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群众会议,严格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的条件逐户逐人进行界定,尤其对复员军人、在校大中专学生、因婚姻变动尚未迁出户口的重点人群提交群众会议进行反复讨论,集体表决决定,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四、激活各类要素资源。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村集体群众资产资源折股量化,成立了泾明乡白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学习借鉴陇西县、榆林市赵家峁村的改革成功经验,扶持引导党员带头人及群众大力挖掘白家村牛角沟文化。二是科学量化折股。立足将“死资源”变为“活资产”,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本村可量化经营性资产金额全部按成员个人股量化到个人,不设集体股。以清产核资确定的可量化经营性资产净额5248699.31元为总股本,资格界定的成员数653人,确定基本股1176.5股,其中人口股653股,农龄股523.5股,折成等额股份,每股人民币4461.28元。
五、严格防范风险。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坚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守土地、生态等政策底线,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引导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依法订立合同,并由乡政府鉴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风险共同体。建立股权分红机制,采取固定无风险分红和盈利性分红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企业盈利、集体受益、农户增收,又维护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合法权益。
上一篇: 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旅游+”模式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下一篇: 规模养猪场经营管理技术五要点